科学研究
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 > 科学研究

科学研究

基础课部羊芙葳博士专著《谎言的识别》简介

发表时间: 2016-05-05 12:00

基本简介

    《谎言的识别》,是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羊芙葳副教授的学术著作,由商务印书馆出版。该书填补了国内应用语言学领域谎言研究的空白,也是国内第一部成体系的谎言识别理论著作。全书共九章,约18万字,论述过程严谨,推论科学正确,其中包含诸多重大的理论成果,20119月获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规划办公室出版资助。 

内容简介

    《谎言的识别》对有关谎言的基础理论,诸如谎言的内涵与外延、谎言的分类体系、谎言的道德价值、谎言的成因理据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分析和研讨;运用观察法、访谈法、问卷调查法与言语分析法总结了谎言常见的、典型的言语指征与副言语指征,建立了一个解释力较强、有预示或标识价值的指征系统;通过全息概念与全息思维方式的引进,言语全息论、谎言全息论框架的勾勒,探究了一种崭新的谎言识别方法——全息排查偏离法,设计了全息排查偏离法的操作程序和操作规则,并探讨了把握全息、发现偏离的内容与途径

成果与荣誉

    20118月:获湖南省第16届优秀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资助

    20119月: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立项

    201311月:获湖南省语言学会优秀成果一等奖

    20143月:获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省内先进鉴定

    201410月:获公安部第十二届金盾文化工程图书奖

    201512月:获第十二届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

    另外,《谎言识别技术》已列为湖南警察学院侦查专业、禁毒专业与心理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,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、治安学专业、刑事科学技术专业、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的公共选修课程,并已于2013年下学期开始授课。

理论意义

    说谎者自有说谎者的逻辑、说谎者的哲学、说谎者的心理、说谎者的策略、说谎者的生理过程,因此,谎言应该成为逻辑学、哲学、心理学、社会学、传播学、生理学的研究对象,以开拓这些学科的学术视野,丰富这些学科的研究内容。谎言的识别需要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,谎言识别的理论与技术也可成为这些学科发展的借鉴。

    从信息是否符合客观真实的角度来看,言语可两分为真话与假话;从言者是否想吐露真实情况的角度来看,言语可两分为实话与谎话。实话有传达事实、感情与态度的功能,谎话有生成事实、感情与态度的功能。说谎者要尽力把谎话说得像实话一样,但是,讲实话是言语的基本要求,也是社会的基本要求。无论是什么性质的谎话,至少有违言语的道德准则,有低估他人心智的故意,说谎者需要处理更多的认知任务、心理障碍与言语障碍,谎话必然有不同于实话的面貌与本质,因此,实话有实话的表达规律与特点,谎话有谎话的表达规律与特点。对于以研究言语实践为己任的应用语言学学科来说,谎话也应该像实话一样成为它的研究对象 ;所有实话的规律都可用来检验与识别谎话;谎话的研究与实话的研究可以互相印证、互相补充 

应用价值

    话语信息是否真实,关涉到对人与事的态度与感情。很多情况下,说实话才能达到沟通目的,促进理解与合作;说谎话导致言语冲突 ,甚至隔膜与仇视。因此,谎言对于说谎者来说,背负良心拷问,破坏自身诚信,道德名誉蒙上阴影;对于被谎者来说,利益遭受损失,感情蒙受伤害,智力受到嘲弄,行为失去意义。

    识别谎言是必备的生活技能。只有及时、准确地识别谎言,对谎言做出得体的反应,才能获得真实的信息,维护起码的尊严,拥有必须的自信。识别善意的谎言,能体会出亲朋好友的爱护和良苦用心;识别恶意的谎言,能认清谎者的真正面目,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。反应迟钝或缓慢,会给人造成一种笨、傻或迂的感觉;最终被骗,会产生被贬低、被侮辱和被出卖的感觉。

    为了生存与发展,每一个社会成员都离不开对言语真伪的甄别;对于某些职能部门而言,甄别谎言是其工作人员的重要技能。提高谎言识别技术,有助于国家安全部门发现恐怖分子与间谍,预防可能的危险与破坏;有助于检察部门查处渎职、贪污、有受贿嫌疑的国家工作人员,剔除伪证;有助于公安部门侦查、甄别、认定犯罪嫌疑人,再现案件的全貌与细节;有助于企业领导掌握真实的情况并做出科学的决策,或在谈判与招聘员工中占得先机,是一个很有应用价值的前沿性研究项目。

理论创新

    该书从应用语言学的视域出发研究谎言及其识别问题,理论贡献有:

    一、对某些共同特征多、区别特征少、联系紧密的基本术语进行了严格的区分与界定,澄清了一些习焉不察的误解和混淆,在谎言研究领域建立了一个明确而又统一的概念体系。

    二、从利于识别的角度构建了一个脉络清楚、细目完善的谎言分类系统,通过发现并阐述言语的趋利避害原则、言语的强刺激功能探索了说谎的本质根源,通过对相关法律文献的解析分析了人类谎言识别的发展规律,由此在谎言识别领域建立了一个系统化的理论体系。

    三、谎言的偏离指征虽然不是谎言识别的唯一依据,但是谎言识别的重要依据;虽然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与情景差异,但是也有它的共性与规律;虽然不可能进行完全归纳,但是进行相对系统、全面的不完全归纳还是可行的。该书在谎言的偏离指征方面做了比较详尽的整理工作,且有诸多新见。

    四、构建了一种崭新的谎言识别方法——全息排查偏离法。已有的谎言识别方法,有的已完成其历史任务,譬如神识法;有的是对人性的摧残,譬如刑识法;有的存在适应范围的限制,譬如仪器识法。该书旨在探索一种无环境、对象、条件限制,有科学基础、可操作的谎言识别方法。

观点摘录

    “理论上来说,世界是可知的,没有认识不了的事物,没有识别不了的谎言。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,只有尚未被识别的谎言。”——32

    “谎言总会留下形迹。雁过留声。言者的用词、语调、停顿、重音、节奏、重复、间断等,都会泄露他们内心真正的想法。看似偶然、细微的语误,恰是言者控制无效、真实泄漏的迹象;看似天衣无缝的说辞,恰是言者精心准备、欲盖弥彰的特征;智商再高、思维再缜密、经验再丰富的谎者也会在他的言语中留下蛛丝马迹。当他们试图以语言为工具欺骗别人的时候,真相已经潜伏在语言的载体上了。”——35

    “关于谎言的道德价值,不能一概而论。标准是相对的。一个人不可能不说谎,必要的、非恶意的、未造成不良后果的说谎是可以接受的;不必要的、频繁的、刻意的说谎令人反感与厌恶;恶意的、造成负面影响的说谎要予以严惩与打击;只有在为环境所迫的情况下、心怀善意且取得正面影响的谎言,才有积极的道德价值。”——57

    “整体的紧张感是辨别谎言的利器。如果言者肌肉是松弛的,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放松、放任的,那么,他很有可能在说实话;反之,如果肌肉是紧绷的,给人的感觉是设防备战的,则说谎的可能性大。”——211

    “伪装的亲热、礼貌行为较之真诚的亲热礼貌行为,缺少充分的理由,不符合言者素来的习惯,因为其突兀、过分的痕迹反而成为说谎容易辨识的指征。现实生活中,伪装的嬉皮笑脸最容易迷惑他人。”——230

    “情绪的真正外部表现是一种生理的激活反应;是由神经纤维(与感觉、运动、思维有关)主导的反应;是一种无意识、习惯性的反应;自然牵动相应的面部肌肉。伪装的情绪表现是通过下意识的努力所出的反应;根据人们对各种情绪的知识与经验,努力控制有关的关键部位尽力出(尽力展现和保持一种符号化)的情绪模式;但只能出表层的、粗线条、片段的、局部的表情,毕竟缺少无意识的微细表情,不能呈现出贴切、协调的自然本色。”——233

    “根治刑识法——刑讯逼供,不仅要完善人权保护方面的立法,建立、健全人权监督与保护组织,加强权力监督、司法监督,接受国际监督、舆论监督,保障当事人依法寻求法律援助的权利,最根本的还在于——提高人类识别谎言的水平,增强执法人员识别谎言的能力。”——264

    “纵观人类识别谎言的历史,就如同人类对其他一切事物的认识一样,也经历了一个肯定——否定——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过程。神识法、刑识法、仪器识法都有一个共同的原理:把人置于某种生理的、心理的高压之下,迫使人泄露说谎的痕迹。”——280

    “那为什么有的人能推出真相,有的人推不出呢?这跟听者的全息度有关。听者要与言者产生全息共振现象,即由自我及他,产生认知的、情感的全息体验——通俗地说,即换位思考,假设自己是言者,是否会有与言者同样的感情与态度。层次越接近,越容易全息;全息得越多,识别率越高。因此,听者的探索欲越强,识别率越高;同背景、同经历的听者往往更有识别能力。冷漠的人因为封闭自己的全息世界而往往被假象所蒙蔽。”——291

    “人体的每一部分都有单独表意的功能,同时又与相关相邻部位共同传达某一种信息。不是所有的副言语都有意义,但有的副言语一定有意义。有意义的副言语一定有动机。全部的真相就摆在你面前,就看你知道多少。

    谎者会尽量使用自认为可产生真实效果的措辞与方式。理论上,言语有多少种表达方法,谎言就有多少种伪装手段。生活中,谎言的偏离指征是有限且有用的,无论对于谎者还是被谎者都是有启迪作用的。”——297

    “谎言的全息排查偏离法为谎言识别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、新的方法。虽然我们永远不可能了解某人、某物或某事所有的全息,但了解到某个具体谎言的全息背景,是完全可能的;偏离是显化了的潜信息,我们完全有可能通过直觉或者观察捕捉住;用全息排查偏离的思路是符合逻辑规律的,结论可信、可靠;其过程可以用文字描述、固定,经得起推敲与反证。无需任何仪器设备,适合任何环境、任何个人,具有普适性与操作性。”——325